2020年6月以来,为进一步助力中心大局、深度融入城乡基层治理,团汉源县委探索推出了村(社区)青年志愿服务“小九模式”,先后成立了九襄镇九龙桥社区、三强村“小九”青年志愿服务站,在不断创新完善工作链条、组建千人志愿服务队、开展千场志愿服务中,实现了青年志愿服务“小九模式”在全市出圈成效,“小九”成为九襄镇人尽皆碑的特色青年志愿品牌。
组建“1+2”志愿队伍。主动适应城乡青年分布聚集特点,探索“驻地单位(学校)+小九”签约志愿服务模式,推动6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4所中小学团组织、少先队组织分别与九龙桥社区、三强村“小九”青年志愿服务站签约共建,构建起以“青年”为核心、“红领巾”“再青春”为联动的“1+2”志愿服务队伍,吸纳志愿者2849余名,分类组建医疗服务、法律调解、助残帮困、宣传教育、心理咨询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9支,在壮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实现志愿服务力量精准分类。
推出“9+N”服务清单。通过网络广泛征集九襄群众需求,结合党政中心大局、基层治理工作需要和志愿服务队伍人员构成,创新推出圆梦使者、爱心助困、心灵关怀、安全守护等“9+N”特色服务项目清单和积分细则,实现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、对象化、积分化发展。3年来,“小九”青年志愿服务站依照服务项目清单,累计组织开展留守老人(儿童)关心关爱、疫情防控、卫生环境整治、防震减灾宣传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近千场次。
激活“1+1”双线凭证。线上依托“志愿四川”官方平台发布活动信息,组织志愿者注册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,用权威官方记录服务内容、时长,作为志愿者“线上凭证”。线下通过定制专属志愿证书、建立志愿服务回访机制,对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时长、内容、质量进行二次认定,量化评定志愿积分并记录在册,打造志愿者“线下凭证”。3年来,共印制记录《小九青年志愿服务服务证书》1658本。
创新“4个1”积分管理。创新引入“二次价值”“时间银行”概念,推出积分“一兑一捐一赠一存”4个1管理使用办法,让志愿服务积分可在“小九”服务站或定点超市兑换实物,也可向站点捐送获取证书、赠与他人获得同等价值服务,更可存入时间银行,以年度20%的“利息”进行计算,待需要时从“时间银行”提取积分获取实物或服务,努力让“小积分”撬动青年志愿服务“大发展”。3年来,共计兑换志愿服务积分10225分,志愿者捐赠积分996分、赠与他人339分,时间银行储蓄积分8298分。
实施“1系列”激励措施。不断健全志愿服务回馈体系,出台《推动汉源县青年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十条激励措施》,积极推荐“小九”志愿者参与各级优秀志愿者评选,作为中共党员、兼职团干部培养和县级企业优先聘用对象;依托“志愿四川”星级志愿者评定,创新推出青年志愿服务礼遇清单和礼遇卡制度,落实影视、商超、餐饮、旅游、住宿、游泳、创业等7个方面26项优惠,签约服务商家52家,发放礼遇店牌62个、礼遇卡36张。 |
|
|